来源:1号编辑人气:185更新:2022-08-26 20:55:03
西汉元帝年间,一心维护西域各部和平安定共存的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遭奸人陷害,沦为奴役,被发遣至雁门关修城。恰在此时,罗马将军卢魁斯护卫遭到哥哥迫害的罗马小王子逃命至雁门关。双雄在西域戈壁相遇,从开始的兵戎相见到惺惺相惜,最终化敌为友。孰料,这一切都只是罗马大王子提比斯霸占整个西域的阴谋,而他的帮凶就是一心想获得“西域太守”(这明明是汉朝的官职,为何要向罗马人要)官职的霍安副将殷破……面对提比斯十万罗马骑兵,汉家的西域都护府、罗马卢魁斯兵团、安息王国以及西域三十六国为守护共同的丝绸之路,在霍安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在两千多年前的戈壁大漠(那阵儿还是绿洲呢)上演血染的风采,谱写了一曲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生共荣的英雄长歌。留下的罗马军队,则在西域建立了一座罗马式的城池——骊靬。
以上就是影片《丝路春晚》,啊不,《天将雄师》的内容提要。其实作为一个文艺作品,尤其是西洋文学所谓的“fiction”类型,任凭如何的天马行空、脑洞大开、胡编乱造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受众愿意来欣赏还有可能成为不朽的著作。但是《天将雄师》作为今年的贺岁档,还特别又在片头画蛇添足地加了一句“根据历史事实改编”,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明眼人都明白,整部影片就是要为我们官方在2014年提出的“两带一路”战略,或者更具体一点,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文艺领域做一个历史注脚。有没有所谓的“纯文艺”,一直是文艺理论界争执不休的问题,但文艺为现实服务,甚至为政治服务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天将雄师》在我看来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境地,本想慕古追远,表现古丝路上各国各族人民共生共荣的传统友谊,但由于选材不当加之历史知识的缺乏,反而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是虚构历史的泥潭,让丝绸之路战略反受人诟病。
尽管整部片子都号称是根据史实改编,但整个故事情节,跟西域沾边,在史册上有影儿的,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汉元帝年间;另一个是一个地点,骊靬古城。那么汉元帝时期究竟发生了哪些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呢?最著名的当然是宫人王嫱出嫁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即著名的“昭君出塞”;不过在那之前,真正触动南匈奴完全倾心内附的,则是汉家的“远征军”击败北匈奴的事。据《汉书》记载,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骑校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矫诏发西域三十六国军队和屯垦汉人,一举歼灭了北匈奴郅支单于。而后来的事则是后世的推测和传说了:据说北匈奴的战俘当中,有一支“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的军队,后世史家认为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状防御的阵式和修“重木城”的方法,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因此推论这支军队就是在史册上消失了17年的罗马共和国克拉苏率领的攻打安息国战败的罗马军队。这队罗马军队后来又归附汉朝,在今天甘肃省永昌县境内建筑了骊靬城,虽然骊靬县在隋代已经因为居民完全汉化而被废,但永昌至今仍有许多高鼻深目卷发,说不清族源的居民,传说他们就是古罗马人的后裔,然而学术界对此却又一直争论不休。以上就是整部影片有案可稽的“史实”,其中有一半还只是一种可能而非确论。其实从古至今,丝路之上有过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中西交通、各国共荣的佳话,从汉代的张骞的出使到细君公主和亲乌孙直到后世隋唐与突厥、回纥等部的联姻、“昭武九姓”的丝路贸易等等。面对如此丰富而翔实的丝路史话题材,我实在不明白李仁港导演为何偏偏要根据一段语焉不详、疑点重重的传闻敷衍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子虚乌有的故事,这反而会让我们原本珍视的穿越了两千多年的丝路驼铃最后变成了一个凭空捏造、没话找话的海市蜃楼。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退一万步说,编故事也就编故事吧,可偏偏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一个故事都编不圆,《天将雄师》实在是叫人捉急。首先是影片反复碎碎念的“西域三十六国”,若我是导演,要把该片打造成一部“献礼”之作,我一定绝口不提所谓“三十六国”,因为汉代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在地理上是指最狭义的“西域”,即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的范围,这三十六国的疆域大致属于今天的新疆地区,以今视古的话,压根儿属于中国的“内政”,根本谈不上“国际友好交往”的问题。要想强调与今天中亚那几个“斯坦”还有西亚更广袤的土地的共生共荣,得讲中原王朝与大宛、康居、安息、大月氏这些部族的故事,这样在地缘上才能对得上。再看看片中“西域三十六国”都取的些什么名儿:“南匈安”,一听就明白是南匈奴的“艺名”,可上文已经讲过,南匈奴是在汉王朝歼灭北匈奴以后见识到“大汉天威”后才完全内附和亲的,况且也从来不算在“西域”概念之内,这里又凑什么热闹?“南狄”,整一个混搭,自古来都称南蛮北狄,“南狄”是个什么鬼?更有趣的是,既然“三十六国”有用“化名”就都用“化名”呗,可又冒出乌孙、龟兹、楼兰这些真实的国名,真不知道编剧的史观是有多凌乱。再看罗马大王子屯兵的楼兰古城,茫茫戈壁中的金色城池,俨然今日的阿联酋,可是没有水没有土壤导演你是要让几千年前的楼兰人民自行光合作用么?楼兰当时是绿洲啊亲!楼兰的迁徙和消失恰恰是因为沙漠化啊!再说成龙大哥的前敌指挥部——雁门关!谁能够告诉我,出了雁门关为什么会是西域!还茫茫大沙漠!难道不该是我爱你塞北的雪么!编剧你的地理是谁教的?讲出来我帮你去报仇!
再看罗马那一头,更是叫人未语泪双流啊。公元前36年啊,罗马还是共和国啊,哪里来的罗马帝国啊,又哪里来的什么罗马王子啊。二位“王子”的父亲克拉苏倒是历史上真有其人,可是他也从未做过罗马帝国的皇帝,只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前三头同盟之一,前53年,他发动帕提亚战争,入侵安息帝国,战死疆场,如何还能与安息女王签订什么和平条约呢?而古城“骊靬”的命名来源,也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安息帝国塞琉西亚城希腊文名字Σελε?κεια音译“塞骊靬”的简化,但绝对不可能是英语的音译,那阵儿根本就没有英语,所谓的古英语至早也要到公元45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南北朝刘宋文帝或者北魏太武帝时期才开始形成,管不了汉朝的事情。因此,看古罗马人讲英语,也是一件非常关公战秦琼的事情。不过貌似现在讲英语是个潮流,但凡大片必讲英语,中国人讲英语、俄国人讲英语、东欧人讲英语,连带着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人统统都要讲英语,因此现在要是电影屏幕上埃及艳后一登场,张嘴一句“Lovely weather, isn’t it?”还真是毫无违和感呢……
吐了半天槽,大过年的,还是要说两句好的。首先,尽管成龙从大哥变成了大叔直到如今的大爷,他的打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出手干净、漂亮、见功夫,看成龙的武打,着实能让人赞叹一句,功底扎实,宝刀不老!其次,影片虽然是一部“历史正剧”,成龙饰演的霍安也完全是个“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但全片还是在不少细节处抖着成龙风格作品一贯的小幽默、小机灵,譬如霍安两位妻子的相见、小书斋的丝绸滑梯以及筷子兄弟的特别出演,都能让人严肃的基调中会心的嘴角上扬,就是这一些小调皮,构成了看成龙影片的大乐趣。最后容我自私地花痴一句,林鹏美美的,库萨克大叔帅呆了。
最后,回到主题,历史本身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司马迁的《史记》里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对话,也不是太史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但史家要有起码的史才、史观和史识,对于已经证实的史实要有充分的尊重,对于史料阙如的问题要有明智的判断,可以合理想象但不能胡编乱造、颠倒是非,更不能移花接木、胡搅蛮缠。关注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以为,是为了给今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念。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悠久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有能力与丝路沿途各国各族人民和平共处、守望相助,更有信心让古丝路沿途更加安定、繁荣与富强。但这样一个凭空捏造的《天将雄师》的故事,却并不有利于巩固这种基于历史事实的自信和气魄,反而会让我们显得没有底气,要靠编故事来维系这种传统友谊,这恐怕是与电影初衷南辕北辙的。毕竟,历史上所有的辉煌、伟大与荣光,都不是靠YY得来的,要靠的是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智慧、汗水和血泪。
by 264影院
Copyright © 2008-2018